信息之窗
信息之窗
最新政策
行业动态
研究院动态
通知公告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把区位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优势
2024-06-27 15:16
用好创新杠杆 撬动“产才融合” ——从我市几家企业的具体实践感受创新能量
2024-01-10 15:53
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揭牌 产教融合培养人才
2023-12-28 19:22
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将于12月5日在柳州开赛
2023-11-30 16:55
云知声山海大模型暨成果发布会邀请函
2023-05-22 18:24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2023-04-19 11:35
1
2
3
首页
信息之窗
走进汽研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合作体系
党群文化
联系我们
信息之窗
信息之窗
最新政策
行业动态
研究院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之窗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把区位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优势
陈瑶雯 范祚军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西部,是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求广西“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加快开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把广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优势。 我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是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战略伙伴。面向东盟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是基于广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拓展对内联结、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福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务实之举。可在贸易、产业、投资、商务等领域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合作布局,构建稳定高效的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在优势特色领域集聚大量国内外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资源,推动要素流动更加通畅。主动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跨境产业合作相匹配的创新要素多元供给体系。支持沿边临港园区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提高面向东盟的教育合作潜能,加快打造一批“小而美”的便利合作典范。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重要保障。应完善投资便利服务体系,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打造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的区域性总部基地。畅通跨境人员流通渠道,优化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跨境职业资格互通机制。推动便利政策集成创新,推进公共数据放权、共享、开放;试点贸易便利、投资便利、资金流动便利等领域改革创新,支持开展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制度创新。 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高效互联互通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基础,为此需要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要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海路等互联互通合作。提升物流运输质效,推动北部湾港优服提效降费,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扩大中越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规模,在北部湾港增设中欧班列始发站点。加强数字通道建设,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支持广西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和通信网络枢纽,培育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市场。 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能级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关键。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等合作契机,通过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加快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支持扩大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使用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东盟国家的覆盖范围,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南宁、桂林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优化跨境消费供给。
27
2024-06
用好创新杠杆 撬动“产才融合” ——从我市几家企业的具体实践感受创新能量
2024年初,广西汽车集团在武汉理工大学挂牌设立的广西汽车集团智能网联(武汉)研发机构,迎来双喜临门:一是研发机构晋升市级智能网联(武汉)研发飞地。二是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研发飞地联动武汉高校对口专业教师团队,开展多类型传感器融合目标识别等技术研究开发,助力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主编广西首项高级智能驾驶地方标准;自主研制的高级智能驾驶控制器——菱御控制器,匹配智能驾驶接驳车,在限定区域实现L3、L4级智能驾驶。 成绩来之不易,也让坚持探索“柔性引才”模式的广西汽车集团尝到甜头。 广西汽车集团智能网联(武汉)研发飞地驻地经理钟声峙回忆,多年前企业与武汉部分高校、企业联合开展高级特定场景智能驾驶控制器研究,通过网络等方式互动,信息传递时效较低。后来,“人才飞地”政策的落地,才打破企业引进人才的局限性,他所在企业开启了“人才和研发在外地,转化和落地留在柳州”协同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跨越一小步,企业效益提升一大步。民营企业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主动出击,申报建设双英(重庆)联合创新人才飞地研发基地。 双英集团借力重庆高校院所的资源建设人才飞地,既能解决柳州、重庆两地部分人才就业问题,还能帮助双英集团突破汽车座椅总成、汽车座椅内外饰的关键技术瓶颈,确保企业创新能力保持在行业前列。双英集团项目规划部总监张思维说,坚持科技创新,近年来集团营业收入实现稳中有升,研发投入呈现递增的趋势。2022年,双英集团研发投入9800多万元,2023年研发投入超过1.1亿元。研发带动产出,该企业收获的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外贸订单,随之增加。 应用创新杠杆,企业收获颇丰。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产品创新中心上海中心,多举措引智和引技,厚植发展新动能,加速我市新能源汽车造型的迭代更新。 “在产品创新中心上海中心,留给研发人员的开发周期很短。柔性引才模式,打破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条条框框,采取招聘、项目合作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专家人才‘为我所用’,人才集聚机制灵活,人员薪资收入增加。”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心人才飞地经理杨风介绍。 据悉,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吸引国内外各大知名院校的200余人进驻上海中心,应用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逐步攻克技术难点,赋予新能源汽车新技能。 此外,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柳工深圳研究院,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吸引和聚集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中高端人才,建立了由24人组成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专家团队;联合高校开展项目合作,与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等联合开展无人驾驶和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开发,为企业创造经济产值9000万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高端人才,与其和一线城市抢人,不如共享资源。目前我市运用人才新政,引进E类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17人,其中产业类50人。去年,我市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新型研发机构3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级孵化器1个。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
10
2024-01
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揭牌 产教融合培养人才
中新网柳州12月28日电(林馨)12月28日,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在柳州市揭牌。作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柳州将依托汽车产业基础,以此为契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 12月28日,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在柳州市揭牌。林馨 摄 柳州市是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其拥有上汽、东风、一汽、重汽等四大汽车企业,上百家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聚集于此。 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依托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成立。 作为广西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柳州市副市长卢柳屏表示,要以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为龙头,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教联合体,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行动,同步建设好新能源汽车、智能运载装备等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柳州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子林表示,把学校的科研、社会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等资源要素充分汇集起来,为汽车产业赋能。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作梅表示,该联合体对公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前,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度尼西亚设立有子公司,其依托柳州本土职业院校优势资源,助力技术、技能人才“走出去”。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也会考虑按照印尼需求,让印尼学生来中国提升技术水平,为东盟国家培养新能源技能人才。 日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办新能源海外售后技术服务培训班,吸引来自缅甸、约旦的学员前来“取经”,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完)
28
2023-12
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将于12月5日在柳州开赛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将于12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开赛。该赛事是国内面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举办的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旨在加快培养和选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搭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传播平台,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大赛主题为“绿色赋能·联动未来”,设汽车整车装调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方向)、汽车电气装调工(智能载运技术方向)、机动车检测工(车路协同技术方向)、汽车电器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方向)、智能汽车维修工(动力系统节能减排管控方向)等5个赛项。各赛项均设置职工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均为双人团体赛。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922名选手报名参加决赛,比赛规模与参赛人数均超过前两届。大赛自2019年举办以来,共有36名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物流停车场 柳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近年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政企联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截至今年10月,柳产电动车累计产销量突破17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22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6.7万辆,增长38.6%。 当前,柳州正全力以赴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今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上汽集团、柳州市政府、上汽通用五菱在南宁签订了“一二五工程”框架协议:“一”是按照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二”是构建纯电混动双百万产品群;“五”是构筑五个百亿级自主供应链集群。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意见》,支持将柳州市打造成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助推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意见》,到2025年,柳州市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50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300万辆,整车企业实现产值超2700亿元;带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2300亿元;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并争创成为国家级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个院士团队。 赛克科技EPS控制器生产线 近年来,柳州市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柳州市产业工人超过6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柳州市技能人才总量约为59.5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13.11 万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当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广西首位“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郑志明 柳州市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4月26日设立“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这在广西尚属首次,同时,率先在全区成立柳州工匠学院,致力打造工匠学院+职业院校+企业工匠学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架构。
30
2023-11
云知声山海大模型暨成果发布会邀请函
逐云破浪,奔赴山海。云知声诚邀您一起,共同见证云知声的AGI时刻。
22
2023-05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复函湖北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湖北(襄阳)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结合5G和智慧城市建设,在主城区规模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完成智能化交通路口全覆盖,实现重点区域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带动全路网规模部署。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构建丰富实用的车联网应用场景,有效发展车载终端用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融合、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深化政策和制度创新,探索健康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打造信息开放、互联互通的云端服务平台,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浙江(德清)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做好车联网与5G、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重点区域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打造信息开放、互联互通的云端服务平台,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培育新应用与新服务,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标准化、动态高精度地图基础服务、高精度地图数据动态更新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深化政策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广西(柳州)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在城市道路规模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做好与5G、智慧城市发展的统筹衔接,完成重点区域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打造信息开放、互联互通的云端服务平台。依托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构建商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有效发展车载终端用户,推动共享出行等车辆率先安装使用,强化用户服务体验和价值效益分析,打造车联网产业新生态。深化政策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湖北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围绕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按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科〔2018〕283号)部署,加快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抓紧推进实施,促进全省/全区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湖北、浙江、广西坚持系统谋划,以重点区域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地理信息+车联网”跨界融合发展、车联网规模化深度应用等为目标,统筹推动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车联网产业生态,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19
2023-04
2023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接续政策尚不明朗,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 去年车市亮点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延续,新能源汽车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26.1%;汽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0.6%;中国品牌占有率稳步提升。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基建项目陆续开工,加之海外出口延续良好表现,商用车市场已显现回暖迹象。
11
2023-04
江南四月,MATI开篇丨材料声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国际论坛
尊敬的女士/先生: 新时期、新声学、新材料。牢记初心使命,谱写复兴华章,党的二十大和两会精神是航程灯塔,正指引和激励我辈前行。“追求科技创新、构筑健康生态、谋求人类福祉,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这一代声学人和材料人所肩负的使命。我们踔厉奋发、满怀信心,从科技前沿、从工程一线、从产业阵地,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时,又踏上新的征程。 材料声学研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技术,是声学和功能材料产业的“强基工程”与“创新引擎”,在智能制造时代大背景下正在催生巨大的工业生产力和产业效应,给运载交通、新基建、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智能家电、高科技电子、环境与人居工程以及国防工业等学科方向、行业领域、重大项目、产业转型机制和国民经济发展等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由上海普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发起的材料声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国际论坛(MATI:Symposium on the Material Acoustics,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苏州·中国声谷专场论坛拟定于2023年04月19日至22日在苏州·中国声谷所在地中国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MATI苏州·中国声谷专场论坛得到了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IIAV)、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I-INCE)、欧洲声学学会(EAA)声学材料技术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声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航空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仿真学会、SAPEM科学委员会以及众多业界知名科研中心与头部企业的指导与支持。会议期间,MATI组委会将同时安排相关参观与调研活动,详细了解苏州·中国声谷核心产业机构、研究开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和知名头部企业。 春风又绿江南岸,材料声学创未来!期待与您相会在江南福地–中国常熟。 MATI苏州·中国声谷专场组委会 2023年04月 会 议 专 题 智能时代“声产力”,静音生态“碳中和”(绿) 新时期、新声学、新材料:功能材料“生态链”赋能智能制造与民生工程 New Era,New Acoustics,New Materials: Functional Materials "Ecological Chain" Enable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Livelihood Projects 材料声学研究– 理论、技术进程与工程转化、产业发展与标准化 Materials Acoustics Research – Theory,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多孔材料与人工结构的现代技术发展与应用 Moder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orous 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Structures 材料声学研究到声振工程设计与验证的正向研制体系与流程构建 Construction of Forward R&D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bro-Acoustic Engineering 多学科设计,物理特性建模、表征与验证(比翱工程实验室)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Model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Structures (ProBio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声振功能材料前沿:人工微结构及声振超构材料 Vibro-Acoustic Material Frontier -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 and Vibro-Acoustic Metamaterial 声振功能材料前沿:生物基、仿生、纳米及智能控制材料 Vibro-Acoustic Material Frontier – Biobased,Bionic,Nanometer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Materials 声振功能材料前沿:多孔声学、阻尼、吸能体 Vibro-Acoustic Material Frontier – Porous Acoustic,Damping,Energy Absorption 职业健康声学研究与听力保护工程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Hear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环境声学与声振工程研究与创新设计 Environmental Acoustics and Vibro-Acoustic Engineering 大 会 报 告 MATI 大会报告丨康健:建筑与环境声学材料与产品 – 迈向绿色 MATI 大会报告丨成利:复杂声学环境下的微穿孔板吸音 MATI 大会报告丨陈延峰:微结构声学材料及应用 MATI 大会报告丨卢天健:超轻多功能承力结构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MATI 大会报告丨胡更开:极端弹性超材料与波动调控 MATI 大会报告丨杨军:阻抗匹配型水声超材料器件设计与验证 特 邀 报 告 MATI 特邀报告丨肖勇:隔声超构结构设计与应用探索 MATI 特邀报告丨Kevin Verdiere:挑战 - 吸声/隔音超材料的表征技术和优化 MATI 特邀报告丨吴莹:机器学习在研究声波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MATI 特邀报告丨杨军:设计和制备具有最优吸声性能的精准声学材料 MATI 特邀报告丨刘碧龙:泡沫和蜂窝夹芯板的隔声特性研究 MATI 特邀报告丨李勇:超构声衬初步探索 MATI 特邀报告丨范强:多孔吸声材料在家电中的应用 MATI 特邀报告丨邱春印:声拓扑物态研究进展 MATI 特邀报告丨梅军:声学超格栅 - 从原理到应用 MATI 特邀报告丨何融:智能电动车声学开发与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MATI 特邀报告丨薛雨桐:基于气凝胶颗粒与纤维材料的(宽带低频吸声)声学包设计 MATI 特邀报告丨赖耘:近期发现的几种声超构材料原理及其潜在应用 MATI 特邀报告丨谢晓龙:有效改进汽车声品质的实践与研究 MATI 特邀报告丨严竹芳: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声学包设计 MATI 特邀报告丨叶威:声振工程领域的数智一体化 MATI 特邀报告丨任捷:从弹性声波自旋到声子自旋 - 原理与应用 MATI 特邀报告丨王骥:小型化声波谐振器件多场耦合非线性振动分析 MATI 特邀报告丨蒋建华:拓扑瓦涅尔(Wannier)循环的发现 主 旨 报 告 MATI 主旨报告丨韩钰:输变电领域低频噪声影响及噪声控制现状 MATI 主旨报告丨顾彦:电动汽车风噪优化设计 MATI 主旨报告丨郝一妃:乘用车内饰声学材料BIOT参数测试方法可重复性研究 MATI 主旨报告丨辛锋先:多尺度多孔声学超材料吸声机理研究 MATI 主旨报告丨沈承:准零刚度超材料的低频隔声特性研究 MATI 主旨报告丨李登科:轨道车辆噪声控制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MATI 主旨报告丨邓峥:声学多孔材料关键参数计量溯源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MATI 主旨报告丨童宗鹏:船舶减振降噪技术及其应用 MATI 主旨报告丨周国成:航空气动声学研究、应用与挑战 MATI 主旨报告丨郭辉:层级蜂窝型超材料低频宽带隙特性探索 MATI 主旨报告丨曹锃:水声无源材料声学参数测试技术的进展 MATI 主旨报告丨王晓林:多孔材料微孔分布与分层结构吸声特性分析 MATI 主旨报告丨马富银:轻薄减振降噪超结构设计与应用初探 MATI 主旨报告丨高南沙:声学超材料超宽频吸声设计 MATI 主旨报告丨石同阳:多尺度多孔颗粒的声学性能及应用 MATI 主旨报告丨任树伟:空间弯折超结构低频宽带吸声特性研究 MATI 主旨报告丨袁明:低频声能量采集原理及研究进展 MATI 主旨报告丨何慕:低频漫反射五模材料水声超表面设计 MATI 主旨报告丨唐晓宁:纤维材料结构设计及吸声降噪性能 MATI 主旨报告丨庞金祥:比翱多孔弹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MATI 主旨报告丨张健:汽车声学包设计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发展 MATI 苏州 · 中国声谷专场丨线上报名通道
01
2023-04
1
2
3
首页
信息之窗
走进汽研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合作体系
党群文化
联系我们